简直比军队要严格,比军营的要求还多。
如仅仅只是如此,那也倒罢了。
更关键的还是……
“既有号令之严,也有温情之意,更寓教于乐,申以忠孝仁义,晓以袍泽手足之情,立以家国天下之坏,建豪杰英雄之志……”
吕公著回忆着自己记下来的文字,感叹道“此岂非真圣王之制?”
吕公著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过的典籍上记载的故事。
昔年,盘亘迁都,不就是这样的吗?
于是,他站起身来,走出门外,对着在门口侍奉的两个内臣道“走,我们去右殿诸生的寝居与读之所……”
于是,便在这两个内臣引领下,来到了春坊右殿,专门为大臣子侄而准备的寝居。
这里,本是过去春坊太子随从、卫士所居,如今,被改造为大臣子侄居所。
一进门,吕公著就只有一个感觉——整齐。
殿院,都被分割了。
每一个殿室,被用木板分割成八间大小、规制相同的寝居。
每一个寝居里,有两张大小相同的床铺。
床铺分上下,被褥都被叠的整整齐齐,放在床头,而在床铺的对面,则摆着两个架与两张并排的桌,桌有放着木牌,木牌上写着名字。
而在桌的上方墙壁上,都有着加粗的特大红色文字。
左边写着为大宋之兴盛而读。
右边写着为诸夏之强盛而奋斗。
而在中间的门槛上方,则用着标准的楷,铭文于其上家国天下,吾辈之责。
吕公著的头皮发麻,再联想起自己已经过的册上的文字,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感慨万千。
然后,走到床榻前,审视着上下两铺。
而床铺的床沿上,也则刻着名字。
他先向上铺“韩爽!”
由低头向下铺“任青!”
他再掉头,走到前面的桌前,着那写着韩爽、任青名字的桌,随手拿起了两人架上的籍起来。
韩爽的架上,全是儒家典籍——论语、孝经、春秋……
而任青的架上,基本都是兵家之作。
孙子兵法、孙膑兵法甚至太宗李卫公问对这样的大部头。
而韩爽,韩相的儿子,韩重赟的玄孙。
任青,参知政事任布的孙子。
于是,吕公著想起自己过的册上的一段文字文武搭配,做事不累,相互帮助,相互进步。
吕公著若有所思。
将两个架上的都了一遍,吕公著微微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。
因为,他在这两个架上,所到的册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除了文武互相对方的外,他们还有一批是一模一样的——全部是古今以来的数学著作。
古老如九章算术、缀术,近代的甚至有释锁这样冷门的。
特别是释锁这本,让吕公著有些失神。
因为这是他的朋友贾宪写的,写完后就只拿给了少数几个人,现在都还没有出版呢!
那位寿国公到底是从那里知道,又从那里拿到的?
须知,贾宪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左班殿直而已,也就只在一个小圈子里有名罢了。